贾逸可测评:地表最强旗舰键盘?!MIDIPLUS XMAX 系列首发

测评:全方面解析 Nugen Audio DialogCheck 对白清晰度检测插件

20dB 衰减 + 自主研发变压器:爱克创两款 DI 盒如何重塑音频信号链?

PMC 打假声明:不要让仿制品限制了您的创作力

Ableton 限时特惠:购买 Live 12 可享七五折


音乐协作明明白白:如何让艺人和制作人在混音中统一认识

官方新闻稿 发布于 17 小时前 ·

分享到微信

要在棚里和其他人顺利合作,我们需要清楚的沟通,以便彼此能知道如何让脑海中的声音最终从音箱中发出。这次我们就总结了艺人音乐人经常提出的要求,还有制作人和混音师应该如何诠释并执行。


沟通是艺术家与混音师/制作人成功合作的关键。通常,双方都对音乐充满热情,拥有基于理论和品味的共同语言,这会使合作从一开始就很容易。然而,当合作进入到混音控制室时,创意型艺术家和技术型制作人之间的交流可能就会开始发生变化。

在给唱片混音时,技术性工作流程可以大幅推动沟通。音乐人或独立艺人可能缺乏技术方面的知识。了解音乐制作和混音的技术方面,有助于理解可能出现的一些利弊权衡和限制问题。本着更好合作的精神,下面我们就来看些艺人和制作人沟通时常见问题的正确“潜台词”,还有如何帮助双方更顺畅地合作。

他说:“我想听到自己更多些。”
你想:他们自我意识强,但别让它影响到混音。
 

艺人对混音的首要要求通常是提高他们的部分。吉他手可能希望你给他们的Solo和节奏部分提几个分贝;歌手可能希望他们受到更多的关注;鼓手可能要求他们幽灵音符的细微差别更大些……因为很酷,对吧?


如果你听取了每个人的意见,并把他们所有部分的音量都调大,那你的混音效果就和没混差不多了……只是音量更大,选择余地更少。混音的重点就是避免这样做。此外,考虑到每个乐器演奏者或歌手都希望更多地听到自己的部分,我们很难不把它看成是一种心理偏向,而非混音的真正方向。

面对这种制作人无法忽视的要求,你该怎么做呢?一种策略是暂时提高音乐人的声音,让他们听一会儿自己的声音,然后再把他们的通道调低回去,表明它掩盖了另外一个元素,然后敦促他们为了整体效果再做出公允判断。

他说:“距离太远(或不够远/太近,或不够近)。”
你想:混音的深度和空间可能需要多注意些了。
 

距离和深度是音乐制作中比较敏感的话题。如果混音涉及频率、音量、声相和深度,那么前三项有明显的控制来改变它们,而最后一个对很多人来说仍然有些难以捉摸。所以如果音乐人觉得混音中的某个元素太近、太远,或者介于两者之间,制作人该怎么办呢?

诸如“临场感”和“空间感”之类的词语有时会在硬件或软件上有对应的旋钮,但这些很少能解决让混音元素“向前”或“向后”的问题。在“描绘”混音的深度时,要记住一些重点,来支持对现实世界的声学和声音的观察。


当某物离我们很近时,任何混响都不会比直达声本身明显,高频通常还更强,因为它们没有被空气抑制,瞬态往往就更明显(由于上述两个因素)。考虑这三件事,你就可以在混响混音、均衡搁架甚至压缩器上更改设置,以激发出某物靠近的感觉,而做相反的操作则会增强它的远离感。

他说:“这歌听着怎么不像是它呢。”
你想:歌还没做母带。

混音工程师知道,在一首歌的制作工作中,他们并不是技术链中的最后一人。在立体声场和频谱中为每个声道分配了自己的位置,并赋予其基本特征、优先级和空间感之后,故事并未结束。接下来,母带工程师(或Waves在线母带等AI服务)将对音乐进行最后的商业化润色,使其为特定格式和流媒体服务做好准备。

因此,当告诉艺人正在混的歌听着不如参考曲目好时,这是有原因的:它还没有最终完成。

他说:“听着一直很棒。”
你想:他们可能听习惯了。
 

混音师必须学会的一件事就是在聆听过程中停下来,审视工程的声音效果。反复聆听同一件事会让人疲劳,而那种熟悉感可能会被误认为是高品质。


音乐人可能还没学到这个教训。所以当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听一首歌,可能已经失去所有客观观点时,你应该鼓励他们找回初始状态。可以用参考曲目作为“味觉清洁剂”,或者简单地休息一下。此外,永远不要低估将作品搁置一天,第二天带着新鲜的耳朵再回来听时的效果。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到明显问题,之前一直都没有注意到。

他说:“给多加些混响效果吧。”
你想:在添加更多混响之前,务必仔细斟酌。
 

混响是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效果。初学者可能在哪儿都想用些——但好品味不代表着它能被用得正确。


混音工程师应该相信自己的选择,况且混响从一开始就很难做好。混响不足的歌曲或元素会显得怪异和枯燥,在某些情况下是可行的,但大多数情况下不行。混响过多的歌曲或元素听起来会流俗、制作过度,甚至更糟——所有的混响都会与混音中的其他元素竞争,令最终成品一泻千里。

混音中最好用几种不同的混响,效果返回的衰减时间也各有不同。通过这些尝试,你应该能够快速找到一种你们双方都觉得合适的混响风格,或者至少你们都认可的混响长度。

他说:“来,做得再宽一点!”
你想:他不管合不合适,想看看能推到多远。
 

任何能带来额外宽度的都是“令人印象深刻”的录音室效果。立体声声场的增强会使一切都听起来更好,因此对于非制作人来说,要求大量使用这种效果是很有诱惑力的,但这会把“锦上添花”本末倒置。

那多宽才算太宽呢?在某些播放系统上播放歌曲时,过宽可能会带来弊端,还可能导致音乐出现相位问题。

如果你认为这个要求不够明智,就可以劝音乐人想想最终混音在其他播放系统(如手机或汽车)上听起来会如何,并提醒他们混音必须平衡其他因素才能做成一件完成品。

他说:“你能把细节突出出来吗?”
你想:这部分内容比你意识到的要更重要。
 

在本文开头,我们把音乐人描绘成只想突出自己的自大狂。但事实有时恰恰相反:敏感、有才华的音乐人在表演中倾注了热爱和对细节的关注,但感觉在整体混音中听不到他的细节。


无论是歌手的微妙起承转合,还是鼓手在军鼓上的拖奏,这些要求都值得一听,因为它们都是音乐中的神奇时刻。作为一名混音工程师,如果你能充分抓住这些神奇时刻,就能将你正处理的歌曲做到极致。

如何实现呢?突出安静的部分通常是动态范围压缩的事,对于这项工作来说,向上压缩可能比常规压缩更合适。

如果你经常在混音工程中协作,那Waves Stream就值得你了解一番——它是点对点的音频系统,让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能通过网络浏览器听到音乐制作工程。如果你正在经手的项目接近交付日期,而你无法让艺人来到棚里一起做最后的混音调整,那就尝试下Waves Stream吧。在工程主通道上打开Waves Stream发送端插件,通过电子邮件将链接发给合作艺人,然后按照简单说明进行设置即可!


更多了解Waves Stream:


Waves Stream是一款插件兼网络服务,旨在使得高质量音频共享顺滑融入到你的协作创作过程中。无论是想共享你的混音以获得即时意见反馈,还是接收音频进行协作,Waves Stream都提供了行业领先的品质、超低延迟、安全链接共享以及集成话筒控制等独特功能。

  • 通过实时共享DAW音频进行远程协作
  • 友好的用户界面,轻松一键音频共享
  • 通过网络播放器(台式机、笔记本电脑、平板电脑、手机)随时随地收听
  • 也能在DAW中收听:你的授权中包含有Receiver接收器插件
  • 内置话筒控制:可通过Waves Stream直接沟通
  • 安全和私密性:一次性链接,可选择密码保护
  • 通过简单的二维码在远离工作室的地方检查你自己的混音
  • 共享你的整个工程或任意特定的轨道、编组或总线
  • 由Waves Falcon专利编解码器助力无损音频
  • 通过点对点连接实现的超低延迟

音乐创意无限,音频终极体验
www.waves.com


文章出处 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KO4cerPzPDaGMNFv0uP8qg

转载新闻请注明出自 Midifan.com

暂无评论